深夜的屏幕前,23岁的林默戴上耳机,熟练地登录游戏平台。她的工作不是代练或主播,而是为陌生人提供“陪伴式游戏服务”——她是当下新兴职业“电子陪玩师”中的一员。
这一职业随着电竞产业和孤独经济的碰撞悄然兴起。陪玩师们不仅需要精通《王者荣耀》《原神》等热门游戏,更要成为客户的情绪倾听者。有人为缓解职场压力下单,有人因社交恐惧寻求线上陪伴,甚至60后退休老人会为学习年轻人文化而付费。“有时一局游戏里,客户说的话比打的怪还多。”林默笑道。
行业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游戏陪玩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,平台认证陪玩师超300万人。但光鲜背后暗藏争议:部分平台存在软色情擦边问题,职业认证体系尚不完善。某陪玩团队负责人透露:“我们要求陪玩师考取心理疏导证书,但行业缺乏统一标准。”
心理学家指出,电子陪玩本质是数字化时代的情绪代偿,反映了当代人“在线热闹,离线孤独”的生存状态。当“一起打游戏”成为新型社交货币,这个游走于虚拟与现实缝隙中的职业,正在重新定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