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联网的角落,一个叫“肥秋”的陪玩师悄然走红。他不是电竞大神,也没有网红滤镜,却用一口接地气的方言和“话痨式”陪伴,成了无数孤独玩家的“电子榨菜”。
肥秋的日常很简单:接单、开麦、打游戏、唠嗑。从《王者荣耀》的逆风局安慰,到《原神》里带着萌新捡垃圾,他的服务宗旨是“输赢不重要,开心算我赢”。客户们形容他像“深夜泡面”——廉价却治愈,甚至有人下单只为听他讲半小时东北段子。
但陪玩江湖并非只有温情。肥秋也经历过被逃单、被恶意差评,甚至因“声音不够少女”遭嫌弃。他自嘲是“赛博农民工”,时薪30元,赚的是“情绪价值”的苦力钱。
有人质疑这份职业是“孤独经济”的泡沫,肥秋却觉得:“至少这一刻,我能让屏幕那头的人觉得,有人愿意听他说话。”或许,在数字化孤独的时代,陪玩师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“街头卖艺人”,用声音和游戏币,交换着现代人稀缺的联结感。
(注:文中“肥秋”为虚构角色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