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在地板上,散落的积木和彩笔间,小朋友的笑声像一串银铃。作为“陪玩者”,我的任务不是教导,而是蹲下身来,成为他们世界里的一部分——搭一座歪斜的城堡,画一朵蓝色的太阳,或者只是数清蚂蚁搬家的路线。
陪玩是一场双向治愈。孩子教会我用纯粹的目光重新发现世界:落叶是金色的飞船,云朵是棉花糖的迷宫。而当我放下成人的逻辑,跟随他们的节奏,那些曾被忽略的细节突然鲜活起来。有一次,一个五岁的孩子指着我的手表说:“你的时间被关在圆圈里了!”我愣住,继而大笑。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则,在他们眼中竟是需要“解救”的囚徒。
当然,陪玩并非总是童话。玩具争抢时的眼泪、固执的“不要睡觉”宣言,都是小小的挑战。但耐心等待、用游戏化解矛盾的过程,反而让我学会更柔软的沟通方式。某个午后,一个害羞的女孩把橡皮泥捏成“会飞的蛋糕”送给我,那一刻,我触摸到了比任何成就奖章更真实的骄傲。
离开时,孩子挥手说:“明天还要一起发明新游戏!”我忽然明白,陪玩的真谛不是消磨时间,而是用陪伴告诉TA:你的想象很重要,你的快乐值得被认真对待。而这些看似琐碎的时光,或许正悄悄编织着他们未来面对世界的勇气。